2011-2-19 18:35
a1a2a33
汉代贵族佩戴 玉具剑(图)
玉具剑亦称“玉头剑”,可以说是古代佩剑中装饰最为隆重豪华高贵的,帝王 官员平时或上朝佩带以显示尊贵。《东宫旧事》:“太子仪饰有玉具剑。”《史记·田叔列 传》:“将军欲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玉具剑的出现不是偶 然的,我以为其与统治阶级对玉的一贯推崇是分不开的。从商周时起,统治者便将玉比德,一直佩带于身,《礼记·玉藻》:“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且其中式样
之繁琐,寓意之多样此不赘述,总之是每种样式都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有的还作为重要的祭祀天地曰月的礼仪用品。从商代起,奴隶主贵族便有意识地以佩玉显示身份的高贵,到西 周时形成严格的礼仪等级制度,但玉只是品德的象征,并不足以表现奴隶主对下属及奴隶们的威慑与戒备,所以当剑这种便于携带的兵器作为佩饰一经出现,统治者们便很快发现佩剑 具有佩玉所达不到的妙用,所以便剑、玉兼佩,刚柔相济,并垄断了它。
到了汉代,才发展为 四件齐全,且玉上 的装饰花纹曰益精美,更加显示了剑作为上层统治者的佩饰之珍贵,西汉时期典型的玉具剑,剑首、格、 、 的纹饰题材和雕琢技法往往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一把铁剑,是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玉具剑,四件玉具的纹饰主题 皆为螭虎纹,采用浮雕和阴刻的技法雕琢而成。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所出的一把铁剑,四件玉具的纹饰主题也是螭虎纹,其中玉剑首的造型很特别,作不规则长方形,运用浮雕和透雕 相结合的技法,雕琢出五只螭虎盘绕于云气中。湖北光化五座坟6号墓也出土一把玉具剑,但四种玉具齐备的只有两把,其中一把玉具有纹饰,但题材和雕琢技法并不一致,剑首内区 饰勾连云纹,外区饰突起的涡纹;剑格和剑 都饰兽面、卷云纹;而剑则 饰浮雕的熊虎相嬉戏的形象。另一把玉具剑的四种玉具皆素面,等等。总之,西汉时期的玉剑饰,不仅造型优美,纹饰多样,而且雕琢技艺也十分精湛,是汉玉中弥足珍贵的瑰宝。可 以说,战国至西汉是玉具剑的鼎盛期,东汉秉承西汉习俗,也使用玉具剑,《后汉书》中也有关于“玉具剑”“玉具刀剑”的记载,但发掘出土的东汉玉具剑饰不多,也未见四种齐 全的玉具剑,说明东汉时玉具剑已不如西汉时那样流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衰落,唐以后已很少,但在重大的仪式上,仍然使用,《旧唐书·舆服志》说皇帝在戴冕、穿大裘的 场合仍要佩带装“火珠镖首”的“鹿卢玉具剑”。只是到了明代,才有一些仿制品和伪品出 现。但我以为,所谓玉具剑,可能也不仅限于此,在属于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一把“玉剑”(E·C·11:99),青白色,完整,出自墓主腰腹间,是一把带鞘的剑,有首、茎、格、 、鞘、 等,分为五节,首、茎、格、鞘、 分别各为一 节,各节之间用金属物连接,不能活动折卷,不具实用功能。可见仅作墓主生前珍贵佩物。剑首用一块玉料透雕成双龙形,扁平体,两端做成向下回卷的龙首,圆目,张口,龙的躯体 作弧形蜷曲,两后足雕琢成对称的凤首,圆睛,垂琢,高冠相连,表面刻细线方格纹和细密阴线綯索纹,双龙的躯体下边,雕相背双凤,凤首向外,与龙体相连。其间琢长方形的孔眼与茎端的方孔对应,以金属物贯连。位于格的一面,作勾形,与格同属 一节,一面以十字形线条将其表现界作四区,区内饰阴线勾云纹,剑茎至格、剑格至剑身、剑身至 部都是以两道金属相连,剑身雕成剑鞘形,长33.6厘米,宽5.1厘米,厚5厘米,极为华美。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这样的玉剑可能还会有出土,如前所述, 我们也曾在三星堆殷末周初的遗存中发现了一把扁茎柳叶形的玉剑,这就可以把玉剑的出现 提得更早,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剑装饰繁琐的纹饰看,便可 知其弥足珍贵,可能仅限于王侯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