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詩碑傳奇!唐武宗千年“詛咒”竟嚇退日本天皇


2014-7-23 18:57 LiLily_Li
詩碑傳奇!唐武宗千年“詛咒”竟嚇退日本天皇

詛咒有很多種方式,主要有:巫蠱,召邪。召邪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召喚含有怨氣的孤魂野鬼,使用他們的怨氣得到力量,並加以利用,以達到自己的願望。詛咒,世上是否真實的存在?
  日寇密謀奪碑
  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消息傳到蘇州後,當時盤踞在那裡的侵華頭目松井石根欣喜若狂,他親率百餘護衛策馬狂奔到寒山寺,在《楓橋夜泊》詩碑前合影。這塊詩碑是由清代著名學者俞樾手書的。
  松井石根知道日本天皇裕仁喜歡《楓橋夜泊》一詩,便將這張照片寄給了裕仁。裕仁接到照片後大喜,表示想一睹寒山寺詩碑的真容。於是,日​​軍參謀次長多田駿出了一個餿主意,讓裕仁下詔書給松井大將,把《楓橋夜泊》詩碑從蘇州運往日本。松井石根接到敕電後,想到詩碑在蘇州乃至華夏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不能強行掠碑,於是他召見了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隨軍記者長谷川信彥,商議如何“巧取”詩碑。
  經過一番密謀,詭計出籠。他們在《蘇州新報》發表一條消息,以大阪朝日新聞社舉辦東亞建設博覽會的名義,要將寒山寺碑運至大阪陳列。隨後,松井石根命部下特高課課長小丘策劃了一個“天衣行動”,組織精幹特工喬裝成海盜,隨時待命;另派幹練特工在日本本土博覽會結束時對《楓橋夜泊》詩碑進行掉包,用假碑換下真碑。待運碑船啟程返回途中,待命的“海盜”特工迅速採取手段,使運碑船和假碑同沉汪洋,而真碑則被留在日本。

[img]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472310518709.jpg[/img]

法師刻碑瞞敵
  刊登在《蘇州新報》上的有關詩碑的報導,寒山寺住持靜如法師也看到了。這位愛國法師立即請蘇州石刻大師錢榮初到寺。靜如向錢榮初奉上20根金條,請其刻一假碑,以瞞日寇。錢榮初一聽當即答應,且不收一文。
  錢榮初僅用兩天時間就將《楓橋夜泊》詩碑仿刻成功。豈料,就在錢榮初仿刻詩碑時,卻被大漢奸梁鴻志的遠房表弟、特務頭目朱君仁盯上了。原來,梁鴻志為向日皇邀寵,怕詩碑被人掉包,便派朱君仁密切監視寒山寺。在靜如和錢榮初運仿碑進寒山寺時,將其截住。
  梁鴻志得到消息後,派人將仿碑運到南京,並寫信向松井石根獻媚,建議日軍悄悄將蘇州寒山寺內的《楓橋夜泊》詩碑用商船運往日本,與此同時,將錢榮初刻製的仿碑當作真碑在南京總統府內展出。
  然而,松井石根認為,這是梁鴻志和他在天皇面前爭寵,當即否決了梁鴻志移花接木運碑之計,而命令小丘提前執行“天衣行動”。
  然而,就在“天衣行動”啟動的前一天,一樁詭異的命案發生了,松井立即下令停止行動。

石刻大師殞命
  1939年3月20日早晨,一批到寒山寺進早香的香客,在山門外發現了一具屍體。這個消息傳遍了姑蘇古城。很快,屍體身份確定了,居然是錢榮初。松井石根聽到消息後,立即命令日本憲兵隊將屍體運回,並讓法醫對死者進行驗屍。法醫發現死者上衣口袋內有張紙條,就轉交給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打開紙條一看,頓時面如土色,原來這張紙條用鮮血赫然寫著:“刻碑、褻碑者死!吾忘祖訓,合(活該)遭橫事!”這分明是個詛咒呀,看那意思,無論是誰,無論有何原因,只要敢打詩碑的主意,就不會善終。想到這裡,松井石根驚出一身冷汗。但是在內心裡,松井石根還是很疑惑,這個詛咒是真是假呢?
  松井石根立即放下軍務,一頭扎進故紙堆,查閱有關《楓橋夜泊》詩碑的歷史記載。隨著他對《楓橋夜泊》詩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原來,據野史記載,關於詩碑詛咒的傳說確實存在,而且,這個詛咒竟然是中國唐朝皇帝唐武宗發出的。

[img]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4723104932689.jpg[/img]

一個千年傳說
  傳說,唐武宗酷愛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詩,迷信長生的他在死前一個月,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呂天方精心刻製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當時還說自己升天之日,要將此石碑一同帶走。並且,唐武宗臨終頒布遺旨:《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後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
  雖然這只是傳說,但也並非僅僅是空穴來風。經查證,《楓橋夜泊》詩碑民間(相對於帝王之家而言)始刻於北宋,作者為翰林院大學士郇國公王珪。王珪自刻碑後,家中連遭變故,王珪本人也暴亡。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的作者是明朝書畫家文徵明,詩碑“玉成”不久,文徵明亦身染重疾,含恨辭世。清代大學者俞樾是第三塊《楓橋夜泊》詩碑的作者,當時的江蘇巡撫陳龍重修寒山寺時,請俞樾手書了這塊石碑。俞樾作書後數十天,便倏然長逝了……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