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16 18:43
LiLily_Li
揭秘歷朝歷代宮廷最黑暗一角:宦官們的雙重身份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中不乏手握生死大權的人。秦國的宦官嫪毐敢於起兵反對秦始皇,秦二世胡亥時宦官趙高指鹿為馬,東漢宦官的五侯、十常侍,唐代宦官對皇帝的廢立與殺戮。北宋閹宦童貫出侯拜相、甚至代表皇帝出使金國,其權勢在有宋一代的官僚中都難得一見,明代的權閹劉瑾號為“立地皇帝”、魏忠賢號“九千歲”。晚清李鴻章位極人臣,地位極其尊貴,但是還要不時向權閹李蓮英獻媚。宦官的權勢,由此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權閹的生活也是極其奢華,幾乎每個人都積累了萬貫家產。《後漢書》中記載當時的大宦官:“府署第館,棋列於都鄱,子弟支附,過半於周國。南金、和寶、冰紈之積,盈仞珍藏。”唐代大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僅僅其一個得寵的手下朱華,就積蓄了“累鉅百萬”的家私。明武宗時權閹劉瑾,被抄家時據統計僅大玉帶就有80條,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餘萬兩。另一說法是黃金1250萬兩,白銀2億5千萬兩,可能其中有誇大成分不可信。晚清權閹李蓮英,一次獻給隆裕太后的珠寶玉器就達8方盤,他的兩個過繼女兒,一次就各分得白銀17萬兩。當他們在位時,吃穿住行,比之一般王公大臣的奢侈有過之而無不及。表面看來,確實風光無限,在他們的身上找不出絲毫的奴僕影子。
中國的宦官,一般具有君主家奴與國家官員的雙重身份。早期的內廷閹人,大都來自於戰俘和宮刑罪犯,地位低下、執役下賤,並不具有官員的身份,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能稱為“官”,乃是純粹的內廷奴僕。秦漢一統天下後,宦官集團開始分化,部分上層的宦官取得了國家官員的身份,但更大多數的中下級宦官仍然在內廷中處於被奴役的地位。即使是高級宦官,他們的官員身份來自於帝王的賞賜,其得也迅焉,其逝也忽焉,可能在瞬息之間化為烏有,從本質上說仍然沒能擺脫家奴的身份,這一點有別於外廷朝臣。
[img]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4915143815707.jpg[/img]
關於這一點,歷代都有過清楚的表述。《後漢書》稱:“閹官之隸,刀踞之殘,品卑人賤,讒諂媚主。”清乾隆諭雲:“太監等乃鄉野愚民,至微極賤……爾等當自量其分,敬謹小心,常懷畏懼,庶幾永受皇恩,得免罪戾也。”民諺也說:“一歲主,百歲奴,上下之分秩然。”宦官生來就是奴隸,這一點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戲劇《法門寺》中,有一太監賈桂自稱站慣了,一朝坐著反倒手足無措,讀來讓人心酸。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宦官最初就是作為國君看守王宮的家奴,只是到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宦官的職責不斷擴大,其身份也隨之變化。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宦官的職責演變過程。
西周時期,《周禮》中對宦官的職責便有了明確的規定。西周王宮的宦官共有“八官”。宮正,掌管王宮的戒令糾察,也就是警衛打更之類。宮伯,掌管宮中所有的男役清掃工作。宮人,掌管君王的寢處,執燭供炭。內宰,掌管宮中圖書資料。內小臣,掌管王后的一切事務,王后出門時的前驅導引。寺人,掌管宮內所有女性的戒令,以避免她們和其他正常男子接觸,以及通知她們何時面見國君。內豎,掌管君王的法令。閽人,掌管王宮的所有門戶鑰匙,看管大門。此外還有“典衣”,負責帝王衣物的收藏和穿戴。尚浴,侍奉帝王洗澡。不過,宮正、宮伯、內宰、內小臣等職務,一般是由王族成員擔任,閹割之人主要充當閽人、典衣、內豎等角色,是完完全全的內廷奴隸。這充分錶明,宦官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君王的奴隸,而且是最下賤的家奴。
到了秦代,丞相李斯對宦官的地位曾有過概括:宦官乃“內宮之廝役也”,屬於“賤人”之列。秦始皇大修阿房宮,據載役使“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到漢代,宦官被稱為“中黃門”、“中常侍”等。杜佑在《通典》中考證,黃門的本意,就是指看管皇宮大門的奴僕。至於漢代宦官職稱中的“內者”、“中官私府令”,前者管理宮內幃帳臥具,後者則是“裁衣被補浣者”。以東漢為例,東漢宦官秩比兩千石等級者,只有中常侍、大長秋及皇太后諸卿,人數不過二十餘人。而中黃門一職,秩比百石,屬於官吏品秩中的最下等,而能夠任中黃門者亦為數不多,大多數的普通宦官顯然不具備官員的身份。
[img]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4915143827962.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