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 18:34
LiLily_Li
遭袁崇煥炮火所傷? 清太祖努爾哈赤死亡之謎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43%2Ff7%2F43f73e39931ec85e5655fb95bc244543.jpg[/img]
努爾哈赤,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稱他為『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但關於他的死因,史學界爭論不休,始終沒有定論。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鬱悶而死,還是因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朝鮮人的著作中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並受到明將袁崇煥的譏諷。據史料,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大軍(號稱14萬)南征,一路勢如破竹,不戰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臨寧遠城下。明朝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嚴詞拒絕努爾哈赤的招降,親率兵民萬人頑強守城。他們在寧遠城上架設了11門紅衣大炮(按:本為紅夷大炮,因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忌諱『夷』字,故稱紅衣大炮),隨時準備迎接來犯之敵。
這種紅衣大炮的威力非常大,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閻崇年研究員認為,這種紅衣大炮為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擊殺密集騎兵具有強大火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
紅衣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確實發揮了它的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後金軍隊的攻城行動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嚴重受挫。寧遠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後金軍隊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極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擊的情況下,作為後金大軍統帥而親臨城下督戰的努爾哈赤有沒有受傷呢?對此,明朝和後金的史書中均無明確記載。資深澳門歷史研究者金國平和吳志良兩位先生在合寫的《澳門與入關前的滿清》一文中認為,由於對明軍使用的新式火器毫無精神準備,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受傷的可能性極大。
經過潛心研究,金國平和吳志良終於從朝鮮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中找到了一條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的珍貴史料。據該書記載,朝鮮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碰巧與袁崇煥相見,袁很喜歡他,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
寧遠戰事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為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懣恚而斃』。這條史料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鬱而終。
明將袁崇煥之墓
明朝史籍記載,明朝軍隊曾炮斃一個『大頭目』,專家分析這個『大頭目』就是努爾哈赤。由此再反觀明朝史籍,其中有關寧遠戰事的某些記載似乎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明熹宗實錄》記載,明朝兵部尚書王永光奏稱,在寧遠之戰中,明朝軍隊前後傷敵數千,內有頭目數人,『酋子』一人。薊遼經略高第則奏報,在後金軍隊攻城時,明朝軍隊曾炮斃一個『大頭目』,敵人用紅布將這個人包裹起來抬走了,還一邊走一邊放聲大哭。
明人張岱在其所著的《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記載,紅夷大炮打死敵人不計其數,還擊中了『黃龍幕』,傷一『裨王』。敵軍認為出師不利,用皮革裹著屍體,一路號哭著撤退了。金國平和吳志良據此分析,上述史料中提到的『酋子』、『大頭目』、『裨王』即為努爾哈赤本人。
令人不解的是,清代官書提及努爾哈赤之死時,都說他是得病而死,至於得的是什麼病,則往往諱莫如深。對此,金國平和吳志良的分析是,努爾哈赤在寧遠攻城戰中中炮受傷,隨後又受了袁崇煥這個『小子』的冷言譏諷,回到瀋陽後一直耿耿於懷,怒火中燒,導致傷口惡化,後來前往清河洗湯浴,致使傷口進一步惡化,終於併發症而死。炮傷是努爾哈赤致死的最重要原因。大清一代開國君主竟葬身『西洋大炮』口下,為固軍心,隱瞞、遲報主將傷亡乃古今中外兵法慣伎。因此,可以大膽推斷,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傷後致死。在沒有新資料以前,這一點似乎可為定論。
正當專家以為此事已有定論之時,清史專家李鴻彬對朝鮮人的著作中的關鍵證據提出質疑。正在人們對努爾哈赤之死不再提出異議時,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
疑點一:既然朝鮮譯官韓瑗都知道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那麼守衛寧遠的最高統帥袁崇煥就應更加清楚,何況袁崇煥還曾派遣使臣前往後金營中察看過呢。如果努爾哈赤確實身負『重傷』,這當然是袁崇煥的特大功勞,也是明軍的重大勝利,不僅袁崇煥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將對此事大書特書,以便激勵軍民的士氣。但是,無論是袁崇煥本人報告寧遠大捷的摺奏,還是朝廷表彰袁崇煥的聖旨抑或朝臣祝賀袁崇煥寧遠大捷的奏疏,其中都隻字不提努爾哈赤受傷之事。
疑點二:努爾哈赤戰敗於寧遠,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間八個多月。從大量史料記載看,在這八個多月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車,試演火器』,並且到『遠邊射獵,挑選披甲』,積極準備再進攻寧遠,以復前仇。四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後方吃緊,這才回師瀋陽。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鄂巴洪台吉來朝,他親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傷』之人。
因此,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有沒有身受『重傷』,是不是『懣恚而斃』,很值得懷疑。那麼,努爾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回到瀋陽以後,一則由於寧遠兵敗,赫赫有名的沙場老將敗在初歷戰陣的青年將領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心情鬱忿;二則因為年邁體衰,長期馳騁疆場,鞍馬勞累,積勞成疾。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的太妃納喇氏相見後,行至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