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 18:39
LiLily_Li
珍妃被殺細節 慈禧太后傳話處死…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e0%2F9d%2Fe09d802af8b086968e98135d0ecfd1ea.jpg[/img]
距離北京120多公里處,河北省易縣城西永寧山下的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所在。末代皇帝溥儀逝後也安葬於此,但不再有皇陵。陪伴這些帝王長眠地下的,還有他們的皇后、嬪妃。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妃子,應該就是光緒帝的寵妃——珍妃。
根據海外網報導,珍妃的一生只有短暫的25年,她被光緒帝寵愛,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愛情、政治、宮鬥、謀殺……,諸多戲劇性的強烈衝突交織在這個女人身上。在晚清歷史舞台上,珍妃也許只是個微末角色,但她的生前身後事,無論是在檔案記載、民間傳說還是文藝作品中,都構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戲。
清西陵墓葬中的珍妃也不安寧。1938年,八個當地村民盜掘了珍妃墓,舉世震動,其影響甚至不亞於另一起著名的皇陵盜案——孫殿英挖開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寢。
上世紀80年代末,電影《夜盜珍妃墓》把這起盜墓案搬上銀幕,陰森恐怖的故事場景,創造了當時大陸恐怖片的巔峰之作,甚至有該影片上映時嚇死觀眾的傳聞。
然而,比對檔案資料和盜墓者的回憶,有清史研究者給出了這樣的判斷:當年的盜墓者和後來拍成的電影,都搞錯了盜墓的對象,被盜的並不是珍妃墓,而是她的姐姐——瑾妃之墓。是耶,非耶?直到去年,探地雷達在瑾妃墓上探測出了一個清晰的盜洞,珍妃墓卻完好如初。珍妃墓上籠罩的重重迷霧終於被撥開。
珍妃之死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的北門——貞順門內,有一眼水井。盡管井水早已枯竭,四面八方的遊人還是忍不住地向井底探望。這眼井淹死過清朝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故稱之為珍妃井。在井畔的東牆上,掛著一塊說明牌: 『珍妃是光緒帝的寵妃,她同情並支持光緒帝的變法維新的主張。慈禧太后扼殺戊戌變法後,光緒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則打入冷宮。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倉皇出逃,行前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後打撈出屍體葬於西直門外,1913年移葬清西陵之崇陵(光緒帝陵)妃園寢。後人重新製作井口,不再使用。』
不過,『被投井』只是珍妃之死幾個版本之中,最廣為人知而且最可信的一個。而關於珍妃投井具體情形的描摹記敘,更是林林總總。珍妃之死,也是眾說紛紜的謎團之一。有關珍妃的記載,關於她生前的部分倒是簡單而確定的。
在《清史稿后妃傳》、《清皇室四譜》等有關書籍中,對珍妃生平都只略提過幾筆,概括起來就是這樣幾句:珍妃,鑲紅旗,滿洲,他他拉氏。生於光緒二年二月初三日,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
1889年,珍妃兩姊妹入選宮中,13歲的她被封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在清朝的后妃等級中,嬪為九等嬪妃序列中的第五等,下面是貴人、才人、常在等級別。直至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她倆得以晉嬪為妃。妃之上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包括她們姐妹在內,光緒帝一生僅有一后二妃。光緒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也就是後來發布退位詔書、結束滿清封建統治的隆裕太后。
根據歷史記載,珍妃因為生性單純活潑,略通西學,深得光緒的寵愛,光緒也因此日漸冷落慈禧的親侄女隆裕皇后,令慈禧十分不悅。後來珍妃因為支持光緒進行戊戌變法而觸怒了慈禧太后,被打入冷宮。也許,慈禧早就動了對珍妃的殺心。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西逃的這一天,也成了珍妃生命的最後一天。最初,《清列朝后妃傳稿》這樣記錄:『妃有寵於帝,光緒二十六年各國師入京師,帝西狩,妃倉猝不能從,於宮中殉焉。』
按照這個說法,珍妃是『貞烈殉節』,投井自殺。在慈禧的有生之年,清廷的公開記錄一直是這樣記載的。甚至在回鑾之後,1902年11月,慈禧還下旨: 『上年京師之變,倉猝之中珍妃啟從不及,即於宮內殉難,洵屬節烈可嘉,恩著追贈貴妃位號,以示哀恤。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即1908年11月14日,太陽落山的酉時,光緒皇帝駕崩,終年38歲;十多小時之後,十月二十二日未時,慈禧太后逝世於中南海之儀鸞殿,終年74歲。
24小時之內,皇帝和皇太后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溥儀繼位,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這奇特的歷史一幕之後,關於珍妃之死的檔案記錄也有了變化,由投井自殺,改成了『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死』。指示做出這個改動的,是溥儀的生父載灃。後人在載灃的傳記中記載,載灃親眼見珍妃死時的情景。清東陵管委會副主任于善浦上世紀80年代曾發表一篇文章《珍妃與珍妃之印》,補充了這一說法的一些細節。
關於珍妃被殺之事,頗多記述,一般傳說由內監總管李蓮英奉命執行。動手行凶的是二總管崔玉貴。當時城外槍炮聲隱隱傳來,宮中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在忙亂中傳話處死珍妃,一時間左右太監面面相覷,不敢前往。只有崔玉貴攘臂而出,口說:『都是慫小子,看我去。』
隨後,崔玉貴凶神附體似的進入幽禁珍妃的院落,把珍妃連推帶提擁到井口。珍妃跪地求見老佛爺一面,崔厲聲說:『沒有那些說的。』一腳把珍妃踢入井中,還投下了幾塊大石頭。這是關於珍妃之死具體情形比較權威的記錄,而在很多描摹處死珍妃的文字中,慈禧就在現場。
1929年,成立不久的故宮博物院推出了《故宮周刊》,該刊第30期曾出版了『珍妃專號』,也是該刊的唯一一次專刊。《故宮周刊》的編輯找到了當時在世的太監唐冠卿,按他的描述,有了這樣的記載:
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現在還成話嗎?義和團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言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后呼玉桂(崔玉貴)。桂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癡,不知所措。忽聞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砰然一響,想珍妃已墮井矣。斯時,光緒帝居養心殿,尚未之知也。這個版本中有慈禧和珍妃的直接對面衝突,更富戲劇性,因而在野史和文學作品中流傳甚廣,雖然多假借不同人物之口說出,但仍能看出是源自唐冠卿之說。只是,這個版本一直因為是一家之言而備受質疑。
且不論那些或真或假的細節描述,故宮貞順門的那眼井是珍妃的殞命之地,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多數人對珍妃的了解,大概就以投井而死為止。實際上,她死後的事情,像生前一樣跌宕。
遷葬西陵
珍妃死後一年多的時間,遺體就一直沉在井內。這時,慈禧帶著滿清皇室避禍西安,連自己的宮城都保不住,更不會顧及那個被棄之井下的珍妃。珍妃後來被撈出來,據說是因為慈禧的噩夢。
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資料室研究員邢宏偉告訴記者:『傳說慈禧在逃跑途中,晚上睡覺經常作噩夢,夢到珍妃來找她算帳,這讓慈禧非常焦慮。1901年回到北京前,慈禧就下令,讓珍妃的家人把她的遺體從井裡打撈出來,安葬在恩濟莊。』恩濟莊墓地實際上是一處宮女墓地,珍妃雖然被掌權的慈禧太后幽禁、處死,但畢竟是妃子,安葬在宮女墓地不合禮制。她本應葬在光緒陵寢之側。
當時光緒帝尚在人世,但這並不是珍妃沒有葬入光緒皇陵的原因。在封建社會,皇帝一般在登基之後就開始為自己尋找『萬年吉地』、修建陵寢。一些先於皇帝離世的皇后、嬪妃,會被安葬在已經修好的皇陵之中。但珍妃投井而亡,乃至她的屍身被撈出,葬於恩濟莊宮女墓之時,光緒的陵寢連一磚一瓦都還沒有。
光緒這個一直被慈禧操控於掌中的皇帝,在位33年,不但皇權虛掌,他的陵墓直到死後才開始修建。反倒是慈禧,雖然逝世僅比光緒晚十幾個小時,但位於清東陵的陵寢早已建好,而且又按她的旨意經過了擴建大修,直到其豪華程度超過了東宮皇太后慈安,這才滿意。
從慈禧崩亡到棺槨抵達東陵,其間將近折騰了一年,最後總算於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將棺槨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地宮。整個殯葬共耗費白銀達120多萬兩,為大清歷代帝王后妃葬禮之最。
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是清入關後不久就劃定的皇家陵園,第一帝順治和第二帝康熙先後葬在了那裡。第三帝雍正改弦易轍,把他的陵寢建在了易縣泰寧山下,從此出現了東陵和西陵兩個陵園。這就為以後的清帝提出了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即以後陵寢應建在東陵,還是建在西陵?
第一個面臨這個問題的是乾隆,他也為後世立下規矩:『昭穆相建』,也就是東陵安葬一位皇帝之後,繼任者要葬在西陵。也正因此,他為自己在東陵建造了裕陵。不過,『昭穆相建』的規矩並沒有被嚴格遵守。道光帝的陵寢原本應該建在東陵,但陵已經修好,逝世的皇后已經入葬那裡,卻發現陵寢漏水。於是道光拆了東陵的陵寢,改在西陵重新修建自己的慕陵。
2015-1-2 18:40
LiLily_Li
按照清朝皇帝陵寢擇址的制度,光緒本應和咸豐一樣安葬於東陵。那樣就會出現他和慈禧這對『冤家』比鄰長眠的局面。但現實情況是,慈禧葬於東陵,而光緒葬於西陵。這一次破壞『昭穆相建』規矩的是慈禧。同治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也是咸豐唯一的兒子。也許是不願與兒子分開,慈禧把青年暴亡的同治帝的陵寢安排在東陵,確定陵名為惠陵。於是,光緒只能在西陵為陵寢選址。
關於光緒葬地的選擇,多半認為是直到他駕崩後,才由新登基的宣統皇帝溥儀之父、醇親王載灃,派人在西陵界內找了一塊叫金龍峪的地方,興建陵寢。但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的資料顯示,光緒十三年(1887年)時,光緒帝就已經為自己選好了位於金龍峪的墓地,許多史料確認光緒皇帝生前拜謁西陵和選定萬年吉地的史實。
據傳說,金龍峪此前的名字叫絕龍峪。為光緒陵寢選址的堪輿人員看中了這裡的風水,但『絕龍』二字太不吉利,遂把這裡改成九龍峪。碰巧的是,光緒皇帝是清入主中原第九代『真龍天子』,聯繫到此地的前名,『九龍至此,絕無後續』,更不吉利了。王公大臣再三商討,最後定名為金龍峪。
『萬年吉地』雖然選好,但光緒帝沒有實權,修不修光緒陵全由慈禧說了算。於是,直到慈禧死後,清王朝統治時期的最後一座皇帝陵寢才得以開工。邢宏偉介紹,光緒的崇陵是1909年溥儀登基後才開始修,同時修建的還有崇妃陵。光緒的一后二妃,此時只有珍妃已逝。隆裕皇后還在世,給剛登基的宣統垂簾聽政,死後要與光緒合葬。瑾妃也在世,崇妃陵不但有珍妃墓,也是將來瑾妃的安葬之地。
皇陵工程浩大,晚清又國力羸弱,光緒的崇陵遷延日久。直到1912年,光緒的皇后、已升格為皇太后的隆裕替宣統發布退位詔書,滿清的封建統治宣告終結,崇陵和崇妃陵的基礎工程尚未過半。滿清政府一倒,1912年整個工程又停工了一年。
根據《優待清室條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1913年,民國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到了1913年11月初,崇陵和崇妃陵的地宮部分基本建好了。
1913年11月16日,光緒和珍妃於同年同月同日安葬于清西陵。珍妃的姐姐瑾妃(時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參加了珍妃的遷葬儀式。在故宮裡,珍妃井北側門房也為她布置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珍妃的悲情故事,到此應該終止了,誰也不會想到,25年後8個盜墓人的到來,徹底擾亂了崇妃園寢的寧靜。
為『幹大事』盜墓
清西陵附近散落著不少村莊,華北村是其中之一。上世紀30年代,清政府雖然早已覆滅,不少八旗後裔,尤其是守陵人的後代,仍然生活在這裡。盜掘珍妃墓的主要發起人有兩個:關友仁和鄂士臣,他們當時都住在華北村裡,關係要好。『我們家祖上是東北長白山的,鑲黃旗,跟著順治帝進的北京,開始一直住在藍靛廠一帶,後來易縣開始修清西陵,我們就遷過來了。』關友仁的兒子關虎軍,到現在仍然住在清西陵一帶,他在泰陵旁邊蓋了個農家院『瓜爾佳山莊』。
『瓜爾佳』是關友仁的滿族祖姓,後來清廷垮台,瓜爾佳氏放棄了滿姓,取『瓜』的諧音『關』為姓。談起多年以前父親參與的那場轟動一時的盜墓案,關虎軍說,他的父親和鄂士臣之所以盜墓,是為了籌資拉隊伍抗日。實際上,清西陵和清東陵這兩個被視為『風水寶地』、『萬年吉地』的皇室陵區,在上世紀初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早就成了侵略者和軍閥橫行無忌的天地,葬入皇陵地宮的無數奇珍異寶,更讓各路土匪和盜墓賊垂涎三尺。
清東陵被盜掘得最厲害,幾乎所有的皇陵都被盜墓者洗劫過,清西陵的情況比東陵要好一些,大的皇陵中只有光緒的崇陵被盜。崇陵被盜案至今仍是一起懸案,是何人所為沒有定論。目前能夠獲知的資料,多數都是從盜墓現場遺留的痕跡推測而來。盜墓者對崇陵的結構很熟悉,盜掘起來亦很內行。他們不像孫殿英那樣,遇到石門和阻礙用炸藥硬崩,而是用松桿木片撥開各道石門的自來石,進入金券。
光緒帝梓宮正面被砍開一個直徑約3尺的圓洞,屍體拖到棺外。棺內隨葬品被洗劫一空。隆裕太后的梓宮是從上面打開了蓋子,盜走隨葬物。而且,把冊寶箱也打碎了,盜走了裡面珍貴的玉冊和寶璽。『清西陵一些小的王爺、公主園寢也已經被盜空了。』邢宏偉說,其中有些盜墓者就是當地守陵人的後代。
守陵人為什麼會監守自盜?這和清東陵護陵隊伍的成分構成有直接關係。給皇家園陵護陵的,都是後遷來的滿族人,而且人數眾多,都是吃皇糧的八旗子弟。清西陵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清西陵最大的官兒,是西陵守護大臣,一般都是由貝勒和貝子擔任。整個清西陵,七品以上的官員有兩三百個。
清朝時清西陵工作人員的分工很細,人數眾多。每個陵都有自己的內務府、禮部、八旗等等一套班子,『皇帝陵的內務府有120人左右,妃子園寢的內務府50人左右,整個下來,清西陵陵區的護陵人有幾千人。』邢宏偉說。
在清帝退位前,皇家陵區是沒有任何生產生活的,衣食住行所需的所有東西都靠外面供給,以至於八國聯軍來到清西陵的時候,對完全沒有生產能力的陵區評價是『非常不方便』。
清朝覆滅,陵區的供給線被打破了,民國政府決定分地。政府把清西陵周邊的土地劃成不同的區,分給護陵人。但是這些護陵的八旗子弟世代吃皇糧,養尊處優,不會種地,分到手裡的土地,他們要麼出租,要麼轉售給了當地的農民。『護陵滿人的後代日子過得非常拮據,缺少生活來源,有些人就動了盜墓的心思。』邢宏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