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 18:41
LiLily_Li
探討! 女皇帝「武則天」到底有多漂亮?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7f%2Fd8%2F7fd83690beed2506d4ed33fd78284acd.jpg[/img]
史書上記載:當年雕刻盧舍那大佛前,工匠送給武則天很多畫樣稿,武則天都不滿意,最後工匠靈機一動,按照武則天的模樣,製出一幅樣稿,武則天當即拍板,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盧舍那大佛。所以說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畫像雕刻的,你可以想象武則天的端莊美貌。
歷史,是用口頭文字和書面文字記載下來的。在一切有關歷史的書面文字中(尤其是史官筆下的書面文字),都難免會滲透進權力的改造。在一切有關歷史的口頭文字中,則充滿著非權力的改造。
於是,一切歷史的本來面目,都會在文字中被扭曲變形,而不得不成為另一個形象。這個道理,也許古代的帝王早已經心知肚明,因此就另闢蹊徑,採用文字以外的一些東西南北作為不太扭曲變形的載體。
北魏以來,許許多多從窮困王朝、繁華王朝騎馬坐轎而來到了香山、龍門山的皇帝們,首先拜倒在龍門石窟佛祖的腳下,緊接著,爬起來就命人開窟、鑿石,塑造自己,以求留住至高無上的皇權形象威勢,並且奢望著永恆。
武則天同樣未能免俗,也鑿了一尊皇帝佛。儘管歲月留痕,或多或少會蒙塵,然而,據說洛陽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還是被改造最少的一件歷史物證——據說啊,據說那尊主題為『光明普照』的慈悲佛愬,乃是根據武則天的本來面目塑造出來的偶像。那石雕的形象難道真的就是武則天的本來面目嗎?這個問題,至今已經無從考證,恐怕只有天才能夠回答了。
站在17.14公尺的盧舍那大佛下仰望,有人會感覺那個形象『相好希有、鴻顏無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重如泰山』,高、大、全;有人會覺得那個形象『陰險狡詐、毒如蛇蠍、十惡不赦、大奸大詐、輕如鴻毛』,是典型純粹的『假、大、空』。
據有人考證,武則天身短170公分左右,體重不超過60公斤,應該算是一位小女人,卻塑造成17公尺高、重720000公斤以上的超大型石像,不是『假、大、空』是什麼?
給人們同樣感覺的,還有無字碑。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跟自己的皇后即後來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墳墓,座落於西安西北郊乾縣的梁山。並排矗立著兩塊高8公尺左右的墓碑,第一面是『述聖碑』,由武則天撰文5000餘字、唐中宗書寫、石匠雕刻,用以歌頌唐高宗的文治武功;第二面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無字碑乃是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的中國歷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公尺,寬2.1公尺,厚1.49公尺,重達100多噸。此碑,未題碑額,無碑名,所以又叫『無名碑』。時至今日,這無名碑可太有名了。在無名碑的碑首,雕刻家採用了鏤雕、鏈雕、浮雕、透雕、圓雕等各種技法,刻出來了八條螭龍,巧奪天工地纏繞在一起,鱗甲層次分明,筋骨裸露清晰,靜中寓動,栩栩如生。無字碑的兩側作了倆升龍圖,各做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線刻而成,龍騰若翔,蠢蠢欲動。碑座的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或稱『獅馬相斗圖』),其公馬屈蹄俯首,蓄勢待發,深藏不露;雄獅則昂首怒目,獅視眈眈,恨不得一口咬掉公馬胯下又長又大的東西。
無論是流連於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前,還是徘徊於乾陵無字碑後,我在沉思當中,一點點都感覺不到1000多年前歷史上那位令人垂涎三尺令人的老二勃起三五寸的奇特女人肉體的本來面目,我感覺到的仍然是,權利在扭曲變形著一切,金錢在放大浮誇著一切。